您好,欢迎来到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!

客服热线:

古代书画

更新时间:2016-10-08    浏览次数: 10736

古琴与书画有哪些共通性,古琴,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,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,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,据《史记》载,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。它以其历史久远,文献瀚浩、内涵丰富而影响深远。出土的古琴实物距今有两千五百余年。古琴与书画自古不分家,古代文人把琴棋书画四艺做为修身养性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当中,古琴与书画自然有许多的共通之处,自古有关古琴的书画作品非常多,比较经典的有唐代周昉的《调琴啜茗图》


北宋赵佶的《听琴图》,现藏故宫博物院;元代王振鹏的《伯牙鼓琴图》。宋代夏圭的《临流抚琴图》 等;


中国历代精通书法与古琴者也不少,代表人物就是著名书法家古琴家蔡邕和蔡文姬,在古琴与书法的造诣上也很深厚。蔡邕在音乐上有《琴论》,书法理论上著有《笔论》。书法作品的经典有文征明书小楷《琴赋》等。


明代徐上瀛所作的《溪山琴况》中对琴韵之美二十四况做了完整的概括,和、静、清、远、古、淡、恬、逸等概括与儒释道三家“中正平和”“清微淡远”“雅正虚静”的美学追求一致,而同样,在中国书法审美上,孙过庭在《书谱》中说:“违而不犯,和而不同;留不常迟,遣不恒疾;带燥方润,将浓遂枯;泯规矩于方圆,遁钩绳之曲直;”书法与古琴都把“和”作为一个最高的追求目标,在“和”的前提下再通过方圆、轻重、刚柔、浓淡、曲直的变化来塑造艺术的生命。


在书法创作时一般会要求中锋入纸,笔力要“力能扛鼎”而“力透纸背”,在古琴演奏上古人也讲求“按欲如木,弹如断弦”,从这点来说古琴运指与书画用笔有异曲同工之妙,书画用笔讲求方圆、刚柔、浓淡互用,在起承转合中中展示轻重疾徐、顾盼生姿,古琴弹奏也同样要求运指刚柔并济、方圆互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