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海方的老北京国画
马海方,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,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《中国书画》杂志副主编,中国美协会员,北京科技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客坐教授。
马海方生于北京,工作于北京,用笔画北京。在他的笔下老北京的民俗风情一览无余。他是深深的热爱这里的生活,眷恋着这片土地的人。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,用心观察周围的一切,把老北京风俗、市井、风情凝练在他笔下,给我们展现一幅像豆汁儿一样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生活画卷。文坛上,老舍先生创作过《骆驼祥子》、《龙须沟》,赵树理先生写过《三里湾》、《李有才板画》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风俗人情的作品,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,而成为传世的经典。在画坛上,有一个专画北京民俗风情的画家叫马海方。
他的画有浓厚的地方色彩。是民族的、大众的、甚至可以说是市井的文化。他的画没有那种高雅深远的意境,也没有含蓄深沉的气韵,是用一种平白直叙的方式向人们展示、反映、以求得了解、认识。在海方的笔下,老北京人的形象丰富多彩,遛鸟的、剃头的、下棋的、修自行车的、卖大碗茶的、卖糖葫芦的、斟茶汤的。从教书先生、唱大鼓书的到绨着鞋、穿着对襟汗衫的游手好闲之辈,真可谓包罗万象,没有长期的生活观察和艺术上的提炼、凝缩是画不出这么多京味十足、形象生动、充满生活情趣的人的。海方的作品有纯厚的生活气息,他给我们展示的是老北京人的普通生活、日常生活,就是我们曾经历或看到过的生活,引起我们的回忆、感触、甚至会生出几分念旧的情愫。因而看起来尤感亲切。
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第二批上市商品《三羊开泰》(作者马海方)
马海方的画有三个特点:一是造型准确、生动、丰富多变。这主要得力于他写生的功底和生活基础坚实。二是人物的适度变形。充实了画面的生活感,也有现代感。三是大胆用色。用墨用色服从于内容,给予视觉上的直观感,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。求“俗”不求“雅”,求“俗”是表现内容的需要,要“俗”出北京的韵味来,就像吃炸酱面,一口就得吃出老北京味来。
马海方的风俗民情画成了北京风味餐馆、店堂的首选装饰物。时下讲究饮食文化,店堂的布置也是食文化的一部分。老北京风味的炸酱面、涮羊肉、烤鸭、爆肚的店堂里一配上马海方的画,立马就透出老北京的精气神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