翰墨留香
赵玉亭, 男,1940年出生于山东聊城,笔名:寄京鲁人,教授,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。中华名人协会会员,中国书画名家协会常务理事,北京大本宗书画艺术院顾问,2009年被“世界艺术家联合会”、“世界艺术家杂志社”授予“世界书画艺术家”称号。自幼学习书法至今近70年,勤耕不辍,临习颜、柳、区、赵等诸家之体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其间曾多次获奖。出版字帖《行书楷书大字帖——书法秘诀百首》、《赵玉亭行书——诸葛亮前出师表》、《赵玉亭行书——诸葛亮后出师表》等多部;其中《行书楷书大字帖——书法秘诀百首》一书,先后13次印刷,发行上千万册,至今不能满足大众之需。
撰写论文繁多,著作多部,《中国体育文化五千年》副总编及书名题字、《中华文明史》体育部分总编等多部书籍。1960年在北京上大学期间,以舒同、启功等名家为范,潜心钻研,书法大有长进,故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首批成员。历任大学校长,国家部委司长等职,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.著作多部,仅书法字帖就出版八本.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,尤其在港、澳、台、韩国、日本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地方为最。
赵玉亭的作品深研传统,颇具古意。自唐末司空图《诗品》中把“高古”作为审美标准后,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第一次在理论中提出“高古”的美学观,他说:“余汲取高古,不使一笔入吴生”。至元赵孟頫更是公开提出“托古改制”,提倡“古意”。可见,在理论上,“高古”“古意”“古雅”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上的审美及评判标准,纵观中国书画史的发展,不难看出,艺术创作的每一步发展,都往往随着向后一步探本求源。无可否认,今人不少书作平板乏味,雕琢鄙陋,浮薄浅易,丑拙粗俗,究其因,均不得笔墨所致。只求“个性之张扬”,“形式之新奇”,中国书法的艺术精神与本体价值在一片对传统的叛逆声中失落了。在如今光怪陆离的现代书坛时风下,赵玉亭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,并未加入到一片横涂竖抹,肆意涂鸦的浮躁行列,倒是醉心沉浸于中国传统书法及美学,哲学思想得探究和领悟之中。
进来
不能走马观花
出去
还在想着书法
落笔
只是一撇一捺
心胸
确是如此之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