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来到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!

客服热线:

王阔海谈绘画

更新时间:2016-07-31    浏览次数: 2032

     素描的本质意义是“塑造”,中国画素描也是如此。就是在平面的白纸上画出逼真的视觉效果;画出物体的体质感、立体感、空间感、透视感、质感乃至色感;画出可信的、可触可摸的雕塑感。舍此,我们只能称其为平面的“白描”了。同时也失去了学习西方素描的本来意义。
     西方大师的素描是讲究塑造的,只要我们细心地品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,诸如达芬奇、米开朗基罗、拉斐尔、丢勒等大师们的素描作品,就足够说明这一点。在大师们的素描作品中,那些被减弱了的形体远你而去,那些大形体和小形体刻画得又是那样的精致入微,使观者的视觉与思维,在大师们所营造的空间与气氛之中游离与畅想,达到一种满足视觉和驰聘心志的艺术效果。这种艺术魅力除了大师们的博学与修养,还有相当大的程度归功于大师们超凡脱俗的“塑造”能力与素描表现技巧。



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首批上市商品《中国龙》作者:王阔海
        “素描”就字义而言,应该有描的成分,有的体形和细节局部,是通过细微的笔调,深浅不同的层次描出来的,而不全是用等距离的线条排出来的。前者可能“憨态”而功成,后者可能“姿酷”而无效。
        “素描”虽说是一句外来的词汇,但在我们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绘画中,在我们的古人所创作的山水、花鸟、人物画中都存在着素描关系,我们的古人讲究阴阳,讲究凹凸,讲究层次,讲究黑与白的挤压与反衬,讲究疏与密的对比关系,讲究以“线”造型。这无疑都是素描的最基本的内容,与西方素描在某些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这是绘画的共性使然。但由于我们的中国画,特别是中国文人水墨画一直沿着一条写意的走向发展,讲究逸笔草草和骨法用笔(或书法用笔),把我们的国画品味发展到一种极致,亦把我们国画的语言形式符号与技法发展到一种无可复加的程度。这期间可谓大师倍出,各领风骚,使中国画在世界艺坛中显出鲜明的民族特色。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写实的中国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,换言之,写实的中国画一直没有发展到应有的高度。传统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,基本都是平面的视觉效果,在以线造型的素描关系中,结构不是那样的明确,而形体的塑造更是没有言及。这也正是上个世纪初国人引进西方素描真正的现实意义。